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一步盘整,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国内需求偏弱,各传统产
业均不同情况遇冷。相比其它农产品行业,茶叶行业调整幅度有限,动力转化过程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三大需求中,消费增长稳中有忧,投资增速趋缓,出口止跌回升。
为帮助全行业及时掌握茶叶产销整体形势,了解产业变化趋势,研判未来发展方向,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最新调查基础上,结合农业部、统计局、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的数据,形成了《2015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具体如下:
茶园面积(万亩) | 采摘面积(万亩) | |||||||
地区 | 2015年 | 2014年 | 增减数 | 增减% | 2015年 | 2014年 | 增减数 | 增减% |
合计 | 4316.2 | 4141.7 | 174.6 | 4.22 | 3387.3 | 3159.7 | 227.5 | 7.2 |
江苏 | 51.0 | 51.3 | -0.3 | -0.58 | 44.3 | 43.7 | 0.6 | 1.37 |
浙江 | 295.0 | 280.9 | 14.1 | 5.02 | 266.0 | 259.0 | 7.0 | 2.70 |
安徽 | 255.0 | 249.8 | 5.2 | 2.08 | 222.0 | 216.9 | 5.1 | 2.35 |
福建 | 370.0 | 364.4 | 5.6 | 1.54 | 350.0 | 324.4 | 25.6 | 7.89 |
江西 | 139.5 | 125.8 | 13.7 | 10.89 | 103.2 | 90.4 | 12.8 | 14.16 |
山东 | 54.7 | 51.1 | 3.7 | 7.15 | 41.3 | 38.2 | 3.0 | 7.95 |
河南 | 230.7 | 230.0 | 0.7 | 0.30 | 154.2 | 147.0 | 7.2 | 4.88 |
湖北 | 466.0 | 438.6 | 27.4 | 6.25 | 343.0 | 340.6 | 2.4 | 0.70 |
湖南 | 199.2 | 186.8 | 12.4 | 6.64 | 157.4 | 145.8 | 11.6 | 7.96 |
广东 | 77.0 | 72.4 | 4.6 | 6.41 | 70.0 | 67.0 | 3.0 | 4.48 |
广西 | 104.0 | 100.7 | 3.3 | 3.32 | 100.0 | 94.4 | 5.6 | 5.97 |
海南 | 1.0 | 1.0 | 0.1 | 8.33 | 0.8 | 0.7 | 0.1 | 14.93 |
重庆 | 68.2 | 65.6 | 2.5 | 3.87 | 47.9 | 42.9 | 5.0 | 11.61 |
四川 | 481.6 | 458.6 | 23.0 | 5.02 | 365.6 | 324.6 | 41.0 | 12.63 |
贵州 | 689.1 | 662.0 | 27.1 | 4.09 | 423.2 | 350.1 | 73.1 | 20.88 |
云南 | 602.0 | 595.0 | 7.0 | 1.18 | 550.0 | 538.0 | 12.0 | 2.23 |
陕西 | 215.9 | 192.4 | 23.5 | 12.21 | 138.1 | 125.2 | 12.9 | 10.30 |
甘肃 | 16.3 | 15.3 | 1.0 | 6.54 | 10.3 | 10.8 | -0.5 | -4.35 |
(数据来源:农业部种植业司)
一、生产情况
根据综合分析,2015年全国茶叶生产继续保持稳定,茶园面积增幅下降,产量继续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明显。
(一)茶园面积低幅扩大。2015年全国18个产茶省茶园面积共计4316万亩,同比增长175万亩,增长率4.2%;采摘面积3387万亩,同比增加228万亩,增长7.22%。茶园面积与采摘面积均较之去年增长速度放慢。部分省份如湖北、贵州、陕西、四川省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增加明显,分别达到466万亩,689.1万亩,215.9万亩,481.6方亩。
(二)茶叶产量小幅增加。全国干毛茶产量227.8万吨,比之去年上涨18.6万吨,增幅达8.g%。其中,以贵州省为代表主产茶省份继续增产增收,贵州增产4万吨,福建、四川、云南各增产2万吨以上。
干毛茶总产量(吨) 干毛茶总产值(万元)
地区 | 2015年 | 2014年 | 增减数 | 增减% | 地区 | 2015年 | 2014年 | 增减数 | 增减% | |
合计 | 2277623 | 2091949 | 185674 | 8.88 | 合计 | 15191213 | 13490636 | 1700575 | 12.61 | |
江苏 | 14006 | 14034 | -28 | -0.20 | 江苏 | 215904 | 224679 | -8776 | -3.91 | |
浙江 | 176000 | 167000 | 9000 | 5.39 | 浙江 | 1686000 | 1500000 | 186000 | 12.4 | |
安徽 | 113200 | 109000 | 4200 | 3.85 | 安徽 | 820000 | 760400 | 59600 | 7.84 | |
福建 | 379600 | 355000 | 24600 | 6.93 | 福建 | 2100000 | 2000000 | 100000 | 5.00 | |
江西 | 50356 | 46466 | 3890 | 8.37 | 江西 | 422477 | 398159 | 24317 | 6.11 | |
山东 | 21474 | 20039 | 1435 | 7.16 | 山东 | 456379 | 401468 | 54911 | 13.68 | |
河南 | 59560 | 54930 | 4631 | 8.43 | 河南 | 1047800 | 927748 | 120052 | 12.94 | |
湖北 | 196906 | 185014 | 11892 | 6.43 | 湖北 | 1129338 | 1069743 | 59595 | 5.57 | |
湖南 | 172355 | 161280 | 11075 | 6.87 | 湖南 | 710809 | 617241 | 93568 | 15.16 | |
广东 | 79167 | 75472 | 3695 | 4.90 | 广东 | 332200 | 301900 | 30300 | 10.04 | |
广西 | 60000 | 57900 | 2100 | 3.63 | 广西 | 292420 | 277920 | 14500 | 5.22 | |
海南 | 441 | 482 | -41 | -8.42 | 海南 | 5488 | 5817 | -329 | -5.66 | |
重庆 | 31098 | 29380 | 1717 | 5.85 | 重庆 | 157570 | 130480 | 27090 | 20.76 | |
四川 | 262319 | 237119 | 25200 | 10.63 | 四川 | 1570000 | 1300000 | 270000 | 20.77 | |
贵州 | 223285 | 181535 | 41750 | 23.0 | 贵州 | 2113150 | 1615150 | 498000 | 30.83 | |
云南 | 362359 | 335193 | 27166 | 8.10 | 云南 | 1111564 | 1110975 | 589 | 0.05 | |
陕西 | 74195 | 60910 | 13285 | 21.81 | 陕西 | 997514 | 832356 | 165158 | 19.84 | |
甘肃 | 1302 | 1195 | 107 | 8.99 | 甘肃 | 22600 | 16600 | 6000 | 36.14 |
(数据来源:农业部种植业司)
(三)茶叶产值中幅增加。全国干毛茶产值1519.2亿元,比上年增加170.1亿元,增值12.6%,较之去年回落6.47个百分点。贵州、四川、浙江和陕西干毛茶产值分别增加49.8亿元、27亿元、18.6亿元和16.5亿元。
(四)名优茶产量、产值赶超大宗茶。与2014年不同的是,2015年名优茶在产量、产值双双增长,赶超大宗茶。名优茶产量99.3万吨,增加9.1万吨,增幅达到10.1%,比之去年上调0.34个百分点;大宗茶产量128.5万吨,增加9.5万吨,增幅8.0%,下降2.75个百分点。名优茶产值1038亿元,增加145.4亿元,增16.3%;大宗茶产值481.2亿元,增24.7亿元,增5.40%,大宗茶产值增幅明显放缓。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3.6%,56.4%,与去年变动不大;产值占比,名优茶为68.3%.大宗茶为31.7%。上升或下降2个百分点。
(五)六大茶类普遍增产,结构优化。绿茶增产9.97万吨,达到143.8万吨,增长7.45%o主要是贵川省和陕西省增产3.5万吨,1.29万吨;黑茶增产3.6万吨,达到29.7万吨,增长13.85%,主要是云南省和四川省分别增产1.1万吨,1.09万吨;红茶增产2.96万吨,达到25.8万吨,增长12.95%,主要是云南省增产1.12亿万吨;乌龙茶增产1.34万吨,达到25.9万吨,增长5.46%,主要是福建省增产1.25万吨;白茶增产6480吨,达到2.2万吨,增长率属六大茶类最高,达到41 .77%,主要是福建增产5400吨;黄茶增产362吨,达到3472吨,增长11.64%,主要是依靠湖南省和安徽省增产224吨,200吨。
2015年六大茶类茶叶产量
地区 | 绿茶产量(吨) | 红茶产量(吨) | 乌龙茶产量(吨) | 黑茶产量(吨) | 白茶产量(吨) | 黄茶产量(吨) |
合计 | 1438080 | 258111 | 258886 | 297082 | 21993 | 3472 |
江苏 | 11529 | 2477 | ||||
浙江 | 164080 | 5890 | 600 | 5400 | 15 | 15 |
安徽 | 103025 | 7200 | 325 | 200 | 2450 | |
福建 | 115100 | 41600 | 202500 | 20400 | ||
江西 | 40160 | 8555 | 1012 | 630 | ||
山东 | 19406 | 2065 | 3 | 0 | ||
河南 | 49429 | 8548 | 1 | 1572 | 10 | |
湖北 | 130534 | 21520 | 4886 | 39412 | 551 | 3 |
湖南 | 80353 | 18517 | 3306 | 69381 | 5 | 793 |
广东 | 32422 | 4993 | 38275 | 3396 | 72 | 9 |
广西 | 30210 | 26711 | 890 | 2169 | 20 | |
海南 | 349 | 92 | ||||
重庆 | 26562 | 3636 | 570 | 330 | ||
四川 | 208223 | 17771 | 3026 | 33152 | 147 | |
贵州 | 187250 | 22657 | 1763 | 10839 | 721 | 55 |
云南 | 170495 | 64596 | 1693 | 125376 | 199 | |
陕西 | 67751 | 1208 | 36 | 5200 | 0 | |
甘肃 | 1202 | 75 | 25 |
(数据来源:农业部种植业司)
在六大茶类占比中,2015年绿茶、乌龙茶比例略有下调分别为0.84%和36%.白茶、红茶、黑茶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0.22%、0.41%、0.57%。
(六)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全国茶叶单产水平稳中有升。按采摘面积计算,采摘茶园平均亩产量达67.2公斤,比上年提高1公斤,亩产值为4484.88元,比上年增加215.23元,增5%;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达52.77公斤,比上年提高2.26公斤,亩产值为3519.6元,比上年增加262.2元,增8%。除海南省、江苏省效益下降外,其他省(区、市)效益均上升。
(七)茶叶质量及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茶园结构优化,无公害茶园面积2771.8万亩,同比增317.6万亩,增长12.94%,占比为64.22%,比例提高4.96个百分点;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为2436.9万亩,增加148万亩,增幅6.47%,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56.6%;有机茶园面积267.5万亩,增加24.4万亩,增幅10.05%,比例提升0.3个 百分点,达6.2%。
在中国茶叶农业产值20年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地反映当前保持茶叶持续健康发展的压力逐步增大。一是产销平衡压力增大,全国未投产幼龄茶园仍达900万亩,潜在的产能释放巨大;二是茶农持续增收压力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量价收紧,剪刀差效应明显;三是确保质量安全压力加大,国内外质量标准趋严的同时,社会关注度高、容忍度低的现状未发生变化。四是茶园季节性用工矛盾凸显,人力问题日益严重。
二、销售情况
(一)内销市场
2015年,尽管中国经济总体下行,三大产业增速均下滑,但消费增长平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提高。茶叶内销市场依然是拉动全国茶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总体表现平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销量平稳增加,茶类份额保持稳定。综合推算,2015年全国茶叶销售总量继续缓增,预计为176万吨,增幅约为10%。茶类市场份额较往年变动不大,绿茶约占市场总量的53%;黑茶占比约为8%;红茶约为9%;普洱茶约占5%;乌龙茶约占总量的12%;产地集中的白茶和极小品种的黄茶,销量较往年基本持平,占比分别为1%和0.5%;茉莉花茶约占5%,其它茶类占6.5%。全国名优茶与大宗茶销量占比估计分别为43%和57%,较上年保持不变。
2006—2015年我国茶叶内销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74.1 | 87.6 | 90 | 100 | 110 | 118 | 130 | 153.2 | 160 | 176p |
、销售总额有所提升,各优茶效益明显。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2015年精制茶主营收、入增速约为12.5%,与去年相比增速基本持平,据此,以2014年主营收入1669.1亿元为基数,推算 可知2015年全年精制茶行业主营收入约为1869.4 亿元。据我会调查,名优茶与大宗茶销售额占比 中,名优茶约占70%,大宗茶约占30%,同比分别增减4%。
3、销售均价略有回调。名优茶均价约为172.9元/公斤,大宗茶均价约为55.9元/公斤,大宗茶均价回调约占5%,均价降幅略高于名优茶:按茶类对比,红茶平均价格回调约7%,乌龙茶均价回调近10%,春茶均价回调约3%,黑茶均价上涨10-15%,白茶、黄茶基本保持不变。
4、消费区域继续扩大。据我会2015午发布的消费报差篝鏊器莉我国茶叶年消费量居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山东、安徽、河南、云南、四川、河北。其中:广东为我国传统茶叶消费大省,安徽、云南、四川均为主要产茶省,省内茶叶消费量平稳发展。我国北方区域已经成为茶叶消费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区域,华北、西北、东北等区域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初见成效,如:人口基数庞大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此外,山西、辽宁两省近年茶叶消费量上升明显。
5、消费人群逐步转化。据我会2015年消费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为4.71亿人,主要源于城镇饮茶人口的增加与农村饮茶量的基本稳定。就群体特征而言,男性多于女性,30岁以上群体普及率更高的格局虽然未发生根本变化,但随着茶叶消费格局的调整,便捷性的产品更为白领和高端消费群体所接受,风味属性更为丰富和更具娱乐性的产品组已经吸引了更多的女性群体和青年消费者尝试茶叶消费。此外,据我会茶文化教育教师专委会2015年报告称: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健康、科学饮茶理念为更多不同消费需求的群体所接受,习茶、饮茶之风也正在通过进校园的方式,逐渐00后,甚至10后中进行普及发展。
6、渠道建设日趋完善和多样化。茶叶市场渠道分为批发市场、连锁专卖、商超零售、电子商务、三产服务(茶馆业、旅游业等)。2015年茶叶渠道建设总体有以下特点:
(1)电商继续快速增长。根据我会对2015年行业百强调查的汇总数据显示:目前90%以上的规模茶企均已开展电子商务,大体采取自营或代理方式。以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为例:2014年天猫平台茶企开店数量17.1万家,活跃店铺数为7.4万家,分别同比增长21%和44%;
2014、2015年双十一”单天茶叶类卖家数量分别为17.4万家、33.8万家,增幅94.4%。据此我会估计,2015年全网电商卖家的数量增幅应在60%以上,销售增幅应在40%以上。在调查中,我会发理:目前茶业电商对消费者购物方式、信息喜好程度、服务态度、商品质量、购买便利度等的挖掘研究尚浅,由此致使电商竞争只能处于简单、初级、无序的价格层面,同时电商的合规、合法性经营层面问题依然隐患存在。
(2)批发市场出现分化:除个别地区因品种市场接受度原因导孜下降外,原产地批发市
场交易情况呈现不同程度波动。据我会发布的中国茶业指数显示:除安溪铁观音市场2015全年交易量下降7.27%,交易额下降11.2%外,新昌中国茶市大佛龙井交易量增长15.68%,交易额增长29.64%;浙南茶市交易量同比下降3.66%,交易额上涨3.05%。
与此同时,城市批发市场出现缓增甚至下滑。特别是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中,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销售持续保持低迷,加之物业费、房租以及生活成本持续上涨,市场景
气指数较低。这一现象在二、三线城市则表现不明显。在济南、福州、郑州等城市,茶叶批发市场影响略小。
(3)连锁专卖动态调整。由于企业传统模式发展中的终端成本、人力成本等不断上涨,外之市场需求低迷、电商对线下市场冲击力度不断加大等原因,2015年茶叶企业连锁专卖店进一步调整:一线城市中除老字号企业保持基本稳定外,其余品牌均处于收紧状态;二、三线城市保持稳定略增态势。
(4)商超零售保持稳定。商超零售中的茶叶经营属于卖场的品种需求。在该渠道中,品牌、
品种相对固定,购买人群、销售金额相对固定。2015年,商超的系统性及覆盖面的广泛性使商超仍保持稳定发展,其中的茶叶销售从量、价、额等数据指标分析仍与去年持平。
(5)三产服务初现端倪。2015年,在国家对旅游产业出台政策利好的前提下,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政府、茶叶企业着力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体验旅游服务,同时以茶馆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重新发力,“茶叶+”的复合型业态茶产业成为新亮点。
7、值得关注的情况。(1)内销被动存量加大。我国六大茶类中。黑茶、白茶等部分茶类适合存放,部分厂家、商家、茶叶爱好者及投资者都会主动存放。据我会调查,预计目前全国存茶总量约在70万吨左右。2015年,我会调查中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有56%以上的受访地区和单位出现了被动的成品茶库存,甚至不少批发市场内也出现了积压。鉴于目前内销茶消费总量仅为约180万吨,新增茶园仍有40万吨的潜在产能,因此存量释放对市场的压力不容小觑。